新的一年来临,人人都期盼“纳吉迎祥”。在苏州大学博物馆,就有这样一幅颇为珍贵的“年画”,表达了清代中期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诉求。
(资料图片)
这是一幅清代中期套色木版画《妇童闲嬉图》。画面格式为屏条式,高84厘米,宽54厘米,画中表现妇女和男童在庭院休闲嬉戏的场面。
据介绍,苏州的木刻年画发展到清晚期就是著名的桃花坞年画,而清代早、中期,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绝大多数在国外收藏,国内十分罕见。自乾隆晚期至嘉庆、道光年间,在苏州木刻套色版画中,妇女和儿童在一起的图画增多,这幅《妇童闲嬉图》画幅较大,各个神采不同,刻画精细,惟妙惟肖。
画上共画了四位仕女,她们的发式和服饰基本相同。仕女的发式以头顶后拖有长髻为特色,这种样式的发髻称作“苏州罢”,是乾隆晚期嘉庆至咸丰年间在苏州时兴的一种发式,又流传到江南地区。
画面下方三个男童在饰有花果纹的地毯上嬉戏 ,前有两个男童共持长戟 (吉 ),寓意长吉。其中的一男童头戴高耸的金冠是期许儿童封侯高官之意。右后方男童手举佛手 ,喻有多福。在地毯右方,有一头梳双髻的男童手举折下的桂树枝 ,比喻登科夺冠之意 。地毯的左右方 ,分别绘蟠桃 、喜鹊 ,表示 “寿”、“喜” 之意 。“吉 ”、“福”、“寿”、 “喜”跃然纸上,寄托了男童封官折桂的愿望 。
图中庭室圆窗外 ,两个男童各站方桌一边,桌面放着两只蟋蟀罐 ,两童手执一芡草捻 ,正在撩引蟋蟀相斗 。自明代宣宗时期起 ,苏州是供奉宫廷蟋蟀和蟋蟀陶盆的主要地方 ,据明代陆粲《庚巳编》 卷四记载 :“吴俗喜斗蟋蟀 ”。
木刻版画用着色和彩色套版,从构思创稿到完成,需经过画稿、刻版和套印三道主要工序,形式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题材多样,包括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内涵隽永,具有浓郁江南特色。
记者了解到,桃花坞木版年画凝聚着江南民间灵气,与其他地方年画相比较,更具精细、秀雅的艺术特色。她不仅在江南最为流行,而且影响广远、泛及邻域。在康熙乾隆年间,大量精美的姑苏版版画传入日本,对十七世纪日本浮世绘版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流传到东亚与欧洲等地,饮誉国内外。
苏州的年,离不开桃花坞年画,木刻版画是苏州人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诉求,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的这幅木刻版画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价值,纳吉迎祥,引人入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视频 苏州大学博物馆
校对 王菲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