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录
平度是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从这里看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希望。更多的同志希望从平度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探索一条发展农村教育的路子。
(资料图)
——1988年1月26日《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山东省平度县教育工作考察之一》,作者:本报记者 朱世和 高文元 鞠庆友 张增伦 李国早
采访者说
1987年12月14日至18日,原国家教委和原农牧渔业部在山东省平度县(现平度市)联合召开“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我有幸随时任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兼《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朱世和同志、《人民教育》编辑部二编室主任高文元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是我们二进平度。1986年6月,就农村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我们赴平度调研,待了20天,对全县的中心中学、职教中心、成教中心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调研。后来,我们合作撰写的长篇通讯《他们在创造性地工作》,发表在《人民教育》杂志1986年第10期上。
这一次,朱世和同志作为“设计师”,原本准备写平度的续篇。在听了经验交流和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发言之后,他认为:不写“续篇”了,应该写这样一个题目——“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思考”。到了12月16日,他又说还是要写平度的续篇,并暂定3个部分:经济、教育、措施。
交流会结束后,我们留在当地采访。12月22日,朱世和同志又和我们谈起他的构想:标题叫“平度人民的远见”。当时,我们的采访对象平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日新同志也在场,他用浓重的胶东口音说:“起点不低!评价高啊!”朱世和同志说,这篇文章发出来,肯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大家都认为,他的想法越来越完善了。
从12月13日到22日,历时10天的采访结束后,我们返回北京完成稿件,高文元同志又对全稿进行了修改润色,朱世和同志审定。
1988年元旦过后,时任平度县教育局局长肖怀沼同志、普教股股长张增伦同志、《山东教育》杂志主编鞠庆友同志,先后到京。我们一起集中对稿子进行了多次调整修改,于1988年1月22日定稿,形成了山东省平度县教育工作考察系列报道。
报道从1988年1月26日起在《中国教育报》分7期刊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时间到平度参观考察的有六七万人之多,不少省份还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带队。报道与其他几篇文章一起,由何东昌同志作序,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出了单行本。1988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平度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平度经验,并重奖了赵兰田、丁日新等4位教育明星每人2000元。
(作者为原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07日第25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