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丨六位老人,两天两夜生死时速——河北涞水县一位村支书的救人日记
(记者张涛、秦婧、骆学峰)平均年龄64岁的六位老人,用一副简易担架,抬着180斤重的受伤村民,跋山涉水,经历两天两夜,成功把伤者送医救治……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涞水县采访洪水灾后重建时,偶然发现龙门乡苇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月的一篇救人日记。
虽时隔半月,老人们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8月19日,村里收到一个好消息:脚部动脉划破的伤者张伟转院北京后,手术成功、恢复良好,不久将出院回村。
(相关资料图)
记者现将救人日记进行原文摘录:
(一)
7月29日晚上开始下起大暴雨,我们村的小河水位开始上涨,7月30日晚我整夜没睡,一直在巡逻。7月31日上午10点多,接了包村干部王雪雁一个电话后,村里通讯中断了。
7月31日晚上9点多,我刚刚安排完村民避险转移,就看见村民王利着急忙慌地跑过来,他说年轻人张伟被大风刮下来的彩钢板砸伤了。我连忙叫了村民王政和王更一起去张伟家,发现他的右脚腕动脉被划破,如果不能尽快送到医院,会有生命危险。可是看看原来唯一的出村路,已经是湍急的河流了。因为村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就得靠我们几把“老骨头”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晚上10点多,我们就用王利家的一把藤椅当担架,找了两根木头拴好,叫上王永平、王海兵,抬上张伟,冒着大雨就出发了。
六位老人的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海兵,王利,王更,王政,王永平,王祥月。(受访者供图)
道路成了河流,我们就往后山上去。上陡坡时,年龄最大的王政跪在地上,把胳膊撑住,不然一不留神,伤者就可能滚下山去。
终于快到山顶了,沿着山梁下去就能到达108国道了。为了保存体力,后来我们基本上都不说话了,6个人轮换着抬伤者。为了防止伤者长时间勒的绷带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我们就用了两条绷带,大概1个小时就调换一下。伤者也很坚强,看到几位老人这么辛苦,很愧疚,我们时不时安慰他。
(二)
走到岭头村的时候,一个山沟里发生了泥石流,大树被连根拔起,我们不禁后背发凉。我意识到,不仅要救张伟,一定要带领这几个人安全回家。
下山的路非常滑,寸步难行。有一段只有一米宽的山崖路,王利先爬过去,站稳了,扔了根绳子过来,我们接住,拽着绳子抬着伤者一点点挪过去。
8月1日上午,我们到了108国道的时候,原来平整的柏油路,全被泥浆、落石、大树覆盖。我们抬着伤者,一步一步往前走,踩下去就会陷下近半米。为了防止鞋掉了找不到,我们就把鞋脱下来扔前边,用手从泥里把腿拔出来。
8月1日中午,我们到了红卫庄村一处高地,遇到了一个村干部,他非常热心地给我们提供餐食。之后,我们继续在被泥石流掩埋的路段上走着。
(三)
8月1日晚上,我们看到前边有大型机械正在清理淤泥,施工人员也看到了我们,把我们送到位于玉斗村的一处抢险指挥部。指挥部的干部联系了县医院的救护车,又派车送伤者去跟救护车接应。看着伤者送上救护车,我们的心终于落了地,一个个“泥老头”,不禁笑了。
在指挥部休息了一晚上,8月2日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几个就立即出发了,我们要到龙门乡政府报告灾情,然后回家报平安。
见到龙门乡党委书记智慧后,她搂着我哭了起来,我也哭了。智书记让食堂给我们煮了热汤面,我一边吃一边讲述村里避险的情况,以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她嘱咐我们继续做好群众工作,乡里马上会安排物资去支援。
我们稍作休整,走上了回家路。8月2日晚上,我们进村了。村里转移的人都在一个高处的人家住着,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抱着我们大声哭起来。
这一段路,我们6个老头,4个党员,平均年龄64岁,走了两天两夜,虽然肩头磨烂了,腿划伤了,脚划破了,但是能把张伟救下来,也值得了。他的手术很成功,不会落下残疾。
现在政府帮我们修了路,通了电,送来了物资,大家开始清理淤泥,砌起倒塌的围墙,补种上了萝卜、白菜,生活又开始逐渐恢复正常。(张涛 秦婧 骆学峰)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